中华大乐园齐鲁文化体验活动在泰国中国国际学校举办
更新时间:2025-09-22
9月16日,中华大乐园齐鲁文化体验活动在泰国中国国际学校举办。来自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济南大学、泰山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齐聚校园,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大讲堂。
课堂精彩回放一:中华诗词诵读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它以简练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人生情感,表达家国情怀。从《诗经》的质朴典雅,到唐诗的雄浑壮丽,再到宋词的婉约豪放,中华诗词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诗词诵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通过朗诵、吟诵与背诵,读者能够在声韵之美中体悟诗词意境,感受语言的节奏与情感的共鸣。济南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刘红梅老师今天带领着小学低年级的同学体验了一次地地道道的中华诗词诵读课程。
课堂精彩回放二:戏剧脸谱与竹编艺术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极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常见于京剧等剧种。它通过在演员脸上勾画不同的色彩和图案,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社会地位和道德品质。脸谱不仅是舞台化妆的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戏曲浓厚的审美趣味与象征意义。竹编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竹子为原料,通过剖、劈、削、编等工艺,巧妙地将竹条编织成具有图案和画面效果的艺术作品。竹编画不仅体现了匠人高超的技艺与耐心,也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其作品被誉为“会呼吸的艺术”。今天,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赵志老师将脸谱艺术与竹编画相结合,为中国国际学校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节极具传统艺术魅力的体验课堂。
课堂精彩回放三:面塑
面塑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以面粉为主要材料,配以色素,通过捏、揉、搓、压等手法,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花草等形象。面塑不仅展现了民间艺人的巧手和创意,也寄托着吉祥、美满的寓意,常用于节庆、庙会和民俗活动中。如今,面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人们认识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随着时代的进步,面塑的原材料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些现代面塑会采用轻黏土、树脂等新型环保材料,材料的革新不仅延长了面塑作品的寿命,也让这一古老的艺术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审美与收藏需求,展现出传统与创新结合的独特魅力。今天,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高级教师房焕老师为中国国际学校高年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面塑课程。
课堂精彩回放四:中国画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以毛笔、墨和宣纸(或绢)为主要工具和材料,讲究“以形写神”,追求意境之美。中国画的表现题材十分丰富,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不仅描绘自然景物,更寄托画家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其独特的笔墨艺术与构图方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审美观。作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中国画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精神。今天,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刘翔鹏老师为中国国际学校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奉献了一场美轮美奂的中国画大讲堂。
课堂精彩回放五:中华剪纸
剪纸是中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六世纪左右。人们利用纸张、剪刀或刻刀,创作出各种图案,如花鸟、鱼虫、人物和吉祥文字等。剪纸不仅展现了细腻的手工技艺,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例如祈福、喜庆和吉祥。在传统节日、婚嫁喜庆或民俗活动中,剪纸常被用作装饰,用来表达美好祝愿。如今,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也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人们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今天,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许珂老师为中国国际学校的学生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剪纸艺术课程。
课堂精彩回放六:中华武术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和文化瑰宝,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它通过拳法、器械、腿法、步法等多种形式,锻炼身体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强调内在修养与精神培养,如坚韧、勇敢与自律。武术不仅是防身技艺,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哲学思想和审美观。随着时代发展,武术已逐渐走向世界,不仅在竞技、健身中广泛应用,也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今天,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马钰凡老师带领中国国际学校初中组的同学们感受中华武术的神奇与魅力。
课堂精彩回放七:书法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也是汉字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以毛笔、墨、纸、砚为基本工具,通过点、横、竖、撇、捺等笔画的运用,表现字形美与笔势韵律。书法不仅追求形式上的美感,更强调书写者的情感表达和个性风格,被誉为“无声的诗,无形的画”。书法作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修养与精神追求。今天,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书法老师、助理研究员石运友老师赂中国国际学校的学生讲述书法的魅力。
课堂精彩回放八:古筝
古筝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之一,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古筝通常有21根弦,演奏时通过拨动弦线发声,音色清脆悠扬,富有表现力。它既可以演奏古典曲目,也适合现代改编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杨璋菡萏老师为中国国际学校中学组的同学们倾情奉献了一节古筝艺术体检鉴赏课。
课堂精彩回放九:中国鼓
中国鼓是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的重要代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如大鼓、战鼓、堂鼓、腰鼓等。鼓通过击打发声,音色浑厚有力,节奏感强,既能用于庆典、民俗表演,也可在戏曲、舞蹈和现代音乐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鼓不仅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还承载着民族文化与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勇敢、坚韧与团结精神的象征。除了古筝,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杨璋菡萏老师还与中国国际学校的同学们共同感受了中国鼓的魅力。
课堂精彩回放十:中国舞
中国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族舞、古典舞和民间舞等。中国舞以优美的肢体动作、丰富的表情和独特的舞姿语言,表现历史故事、民俗风情和情感内涵。舞蹈不仅是艺术表演,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与美学理念,如柔美、刚健、协调与节奏感。随着时代发展,中国舞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也不断融入现代创意,展现出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今天,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李婉真副教授引领中国国际学校的师生感悟中国舞的艺术魅力。
课堂精彩回放十一:声乐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旋律、节奏、和声与声音的表现,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和反映生活。它不仅能够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还在文化交流、教育和社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传统音乐、民族音乐,还是现代音乐,音乐都以其独特的语言超越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情感纽带。今天,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雅薇老师与中国国际学校的同学们带来一堂充满实践意义的音乐课。
课堂精彩回放十二:二胡与中国舞教师体验课
学生课堂精彩纷呈,教师讲堂也别具一格。来自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器乐系主任、教授宋姗姗老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讲师、教授张明亮老师以及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李婉真副教授为中国国际学校教师开展了二胡、中国舞等别开生面的中华艺术体验课程。课堂上,二胡悠扬的旋律与舞蹈优美的身姿相映成趣,老师们认真学习演奏与舞蹈动作,课堂气氛热烈、互动频繁。此次课程不仅让外籍教师近距离感受了中华传统音乐与舞蹈的独特魅力,也增进了国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文化理解,展示了中华艺术在跨文化教学中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近距离领略了中华艺术的精妙,还亲身体验了多种传统艺术课程,课堂氛围生动热烈,掌声与欢笑不断。在互动交流环节中,中国教师与泰国学生积极对话。学生们热情参与、踊跃提问,展现出对中华文化的真切兴趣。通过沉浸式的学习与体验,海外青少年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并在交流中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中国国际学校校务委员会执行主席齐斌博士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节日庆典,更是一座沟通中泰文化的桥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让更多海外青少年了解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活动在热烈而充实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校园里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息,也因这场文化盛宴而更加充满生机。本次活动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学校推动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国际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品牌影响力。